“小米造車目前進展順利,甚至可以說超預期。”8月11日,雷軍一場主題為“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”的演講正式上線。在“雞湯味”十足的演講內容中,雷軍公布了小米汽車的最新進展。在雷軍看來,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,小米為此投入大量人才。據介紹,小米自動駕駛采用全棧自研算法,全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。
雷軍豪擲重金進軍汽車產業的同時,包括蔚來、吉利等車企紛紛宣布了自己進軍手機產業的計劃。在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,手機廠商造車、汽車廠商做手機,相互之間邊界不斷模糊。有汽車產業資深人士認為:“手機制造商跨界造車投入大,也更期待在智能汽車賽道獲利;而車企跨界造手機的初衷更多是為了服務自己的汽車生態。”
造車不僅要“有錢”,更要“任性”
“造車極為燒錢”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大佬們的共識,直到現在,在看似繁榮的新能源汽車領域,能夠實現盈利的整車企業僅有特斯拉與比亞迪兩家。不僅是燒錢,從先行者的經驗來看,是否能推出量產車型都是一大挑戰,但這并不能阻止前赴后繼的后來者。
早在2014年起,蘋果旗下代號為“泰坦”的造車項目就吸引了全球科技與汽車行業的目光。外界對蘋果汽車的期待甚至不低于特斯拉——畢竟其在PC和手機時代都創造出了顛覆性的產品。如今時間已過去8年,蘋果汽車多次被傳“難產”,商業化進展更是遙遙無期。
今年6月,羅永浩宣布再次創業且是最后一次創業時,選擇了AR這條賽道。但老羅在訪談中卻表達了曾對造車心動。“這三年,我和幾個合伙人聊下來,最后只有兩個方向是我們真正感興趣,愿意投入后半輩子去做的,一個是電動汽車,另一個是下一代的計算平臺。”“汽車肯定是最大的賽道之一,大的賽道除了賺錢更多,更重要的是能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。”不過,老羅認為自己錯過了造車的時間窗口。
國內同樣對造車心動的還有雷軍,與老羅不同,雷軍決定投身造車,并賭上了小米多年積攢的“家底”。2021年3月,小米正式宣布造車,雷軍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。雷軍此前曾提及,截至2020年末小米的現金儲備達到1080億元。顯然,家底豐厚的小米并不怕燒錢。
如今,距離小米官宣造車已經過去500天。在近期小米發布會上,雷軍透露:“小米自動駕駛團隊人數已經超過500人,首期研發費用高達33億元,希望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。”
從小米公布的造車進展來看,人才與技術是其最為看重的領域。截至目前,在小米汽車自動駕駛團隊中,涵蓋了傳感器、芯片、感知規控算法、仿真技術、高精地圖、高準定位、工具鏈、訓練能力等自動駕駛全棧技術相關人才。
從自動駕駛人才投入來看,小米用兩年時間趕超蔚來與理想。蔚來在成立近7年后,自動駕駛團隊規模才達到500人左右。而理想成立近6年后,自動駕駛團隊人數超過300人。不過,目前小鵬、華為的自動駕駛團隊人數依舊超過小米。今年3月,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表示,小鵬汽車智能輔助駕駛的研發人員和數據人員一共有1500人左右。華為去年曾表示,自動駕駛團隊超過2000人。今年7月,華為常務董事、終端BG CEO、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透露稱,華為車業務中投入最大的一塊,就是智能駕駛輔助。“我們投入的一萬人里面70-80%都投資在這個領域。”
與此同時,小米造車廣泛吸納汽車產業人才擔任高管。如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原副總經理周钘加入小米汽車,擔任營銷方面負責人,向雷軍匯報;極狐汽車事業部原總裁于立國擔任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,向雷軍匯報。
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布局上,小米采用自研和投資“兩條腿走路”的策略。小米以5億元全資收購自動駕駛創業公司深動科技,并投資了十余家自動駕駛領域上下游企業,涉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、核心傳感器、核心執行器以及域控制器等方向,相關投資的總金額超過20億元。
此外,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升級迭代來說,路測數據極為重要。雷軍表示:“目前正在全國各地進行路測,第一期規劃140輛測試車,將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。”
結合手機行業與新能源汽車截然相反的走勢,昔日手機巨頭紛紛投身造車似乎也不難理解。IDC的數據顯示,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四個季度出現下滑,其中,2022年第2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.86億臺,同比下降8.7%,比預期減少3.5%。而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作為風口上的產業,前景廣闊。只是,一入造車深似海,能活下來并不容易。
不能把鑰匙放在對手手上
不過,盡管手機行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勢截然相反,但這并不代表手機行業遭到冷落。在蘋果、小米等紛紛進軍造車業的同時,車企布局跨界造手機早已不是新聞。
今年4月,馬斯克置頂了一條招聘手機專家的推文,為Neuralink腦機公司提供相關人才,這也讓網友浮想聯翩。據外媒報道,有接近特斯拉內部的專家透露,特斯拉手機2024年推出,直接與蘋果公司同臺競技。
特斯拉是否造手機目前尚無確切消息,不過,國內多家車企造手機的計劃已經板上釘釘。2021年,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宣布進軍手機行業,并成立手機公司——星紀時代。到2022年中,星紀時代便拿到了魅族科技79.09%的控股權,如今手機業務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。